内容页搜索

渔业村位于坛丘镇区西北、东北、东南,村部驻地在坛丘镇西端,村民分散居住在得转庙(亭心村的建(见)字圩)、西白漾(围垦荡)、苗圃(小谢村的伦字圩)3个自然村。20007月,有陆地面积0.26平方公里;辖得转庙、西白漾2个自然村。全村有村民小组4个;渔民107户,人口393人,其中男195人,女198人。

一、区域

清乾隆时,村内3个自然村所在地全属澄源上乡。苗圃为十八都五图,西白漾为十八都六图处,得转庙属十八都十四图;乾隆后,为二十二都七图,二十一都四图,二十都十一图。民国时,渔民没有固定住所,漂泊于河荡之间,户口统计在坛丘集镇。

民国38年(1949年)56日,坛丘解放,渔民的户口仍在坛丘镇上统计。1958年,捕捞大队成立,辖4个生产队。1968年,吴江县对渔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,渔民陆上定居。19821月,捕捞大队更名为渔业大队。19837月,恢复乡建制,渔业大队更名为坛丘乡渔业村,村民委员会成立,属坛丘乡管辖。1990年,苗圃开挖鱼池,渔民搬迁,自然村不再存在。19945月,实行镇管村制,属坛丘镇管辖,直至20007月。

二、经济

(一)农副业

渔业村以捕捞、养殖为主,兼种水稻等粮油作物和桑树养蚕。1968年渔政改革,公社将苗圃场划给渔业村,部分渔民居住在那里栽桑、养蚕。1969年,公社将西白漾的围垦田268亩划给渔业村,部分渔民在那里种水稻、种蒲荷等。1976年,全大队有耕地面积140亩,其中水稻面积98亩,粮油总产27.3吨,蚕茧总产2.3吨,农副业总收入12.15万元。 1999年,全村耕地面积开挖成鱼池180亩,水面养殖1600亩。

(二)工业

70年代,渔业村办起丝织厂。80年代,村办起塑料包装厂,西白漾丝织厂。1999年,全村工业产值403万元,经济总收入764.8万元,人均分配5896元。

三、社会事业

(一)教育

1968年,渔业村办起1所小学;1982年底,渔业村小学撤并入坛丘中心小学。

(二)其他

1959年,大队通电话。1968年,渔民陆上定居,公社将亭心大队得转庙的9亩土地划给捕捞大队;将公社苗圃的106亩土地划给捕捞大队;大队通大路。1969年,公社将西白漾268亩围垦荡田划给捕捞大队。1973年,大队通电。1983年,村通自行车道。80年代,渔业村在西白漾开挖鱼池、办厂。1994年,村通自来水。1997年,村通有线电视。1998年,村通公交车,成为吴江市电话村。90年代后期,村在西白漾建住宅、厂房、门面房。

四、历任党支部书记

自中共渔业村党支部成立至20007月,历任支部书记(依次):周阿四、陈福生、祝桂林、唐文奎、祝寿生、钱金根、陈春江、仲伯明。